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乳皂與保存度的相關性(上)

     
   
   
 些皂書上寫道:(牛/羊/母)乳皂含有生鮮乳品的關係,
   
最好熟成之後就儘快使用掉,以免提早酸敗壞掉~(?)
  
  
  
  
生鮮的花草、汁液、或者是食材相關物品,
   
添加製作成的手工香皂~以邏輯常理推斷~的確應歸類為不易保存,
   
似乎沒有什麼疑問。但~真的如此嗎?
   
艾潘在製作手工香皂上,累積的這幾年經驗裡,
   
發現由乳品融鹼製作而成的冷製乳皂,
   
在保存上,似乎較一般由水融鹼的冷製皂來得穩定。

至於原因何在?為什麼呢?

曾經查過一些資料,也詢問過化工專門,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為:
 
乳皂中所含的蛋白質成分,會在皂化過程中協助達到持續升溫的效果,
 
讓整個皂化過程更加順利與完整;

而皂化完全度高的手工皂,所殘留的游離脂肪酸相對低,

就不會因空氣的接觸而氧化敗壞,進而得以有更長的保存期限。
   
  
    
↑ 相同配方的水皂(左上方那塊)與乳皂(右下方這塊)成色很不相同



先不論原因是不是這樣,但為了確認乳品在製作手工皂時、
   
是否與保存時間長短具有一定的相關性,作了以下的實驗。
    
 
      
實驗對照A、B二組:
     
A組為、Naoh、椰20%、棕30%、橄30%、葡萄籽油20%。

B組為母乳、Naoh、椰20%、棕30%、橄30%、葡萄籽油20%。
     
同樣的油脂配方與比率,同一天製作,
   
二鍋都打到very very OverTrace程度,以避免實驗結果有其他變數。

  
看出來了吧!椰、棕、橄是很普遍的製皂油脂,
   
不但取得容易,三者組合的配方成皂洗感不會差的;
   
但之所以選擇葡萄籽油--它含有61.4%的亞油酸比率,
   
除了因價格實惠、極易購得、一般超市就買得到之外,
   
最重要的是~它還非常容易製作出很快酸敗的手工皂呢!
     
所以實驗中二組各調入20%的葡萄籽油比例,
  
就等著它們快快壞去(呵呵....)

大約三週過去了,二組皂寶寶都在晾皂的階段,
   
到目前為止狀況也還不錯。

  
↑ 製作三週後的水皂
    
↑ 相對製作三週後的乳皂
  
  
  
本來想每隔一週拍照紀錄存檔一次,
   
但因為~忙~忙~忙(點唱~張艾嘉/忙與盲),
   
決定用觀察的就好,到後來...也就慢慢地忘記看了....
   
製作日期是9/22,到了第三個月(日期是12/25),
      
上週翻皂時發現水皂的邊邊上,透出一絲絲的水痕~出油了!
     
拿起來仔細觀察,原本雪白的水皂皂體已經起了一片油斑,
      
油耗味也漸漸跑出來,開始變質啦~
   
而實驗組的另一塊乳皂呢?目前尚完好,似乎沒有什麼變化。



↑ 三個月後二者皂體的變化

↑ 將鏡頭拉近一點瞧瞧

↑ 原本雪白的皂體中央出現一塊淡褐色的色塊,也出現些許油耗味。


↑ 皂體的側面亦開始出現油斑了
    
     
  
    
將會持續觀察二塊皂的變化,
    
或許等到乳皂開始酸敗了,再向大家作進一步的報告。

由以上的小小實驗,到目前為止初略的下個小小2點結論:
    
※乳皂與保存度的相關性→正相關。

   ※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與便宜購買葡萄籽油來做皂,
  
或者比例儘可能的低、低、還要更低。(閃人)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