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

40%小蓖皂透亮的關鍵,是水?

  
    
     
近這幾天只要一點入皂知識團的頁面裡頭,
 
盡在眼前的都是一條一條的羊羹~嗯!不,
 
應該是說:一條一條像羊羹般晶瑩剔透的手工皂。
 
緣起於一位熱心的皂友分享了她40%小蓖洗髮皂的照片,
 
並無私的提供配方油比例、水量倍數等相關資訊~
 
椰子油30%、芥花油30%、蓖麻油40%,水量是油量的一半。
 
  
二度PO文皆引起廣大皂友極高的興趣,依配方造著做。
 
以前也做過添加40%蓖麻油的手工皂,
 
但沒有注意、也不復印象皂體是不是半透明的?
 
應該不是吧??!如果皂體是透亮的,不會沒有注意才對呀!
 
可是為什麼我做出來、一樣含有40%小蓖的皂體不透呢?
 
其中的關鍵到底在哪裏~~~~
 
  
  
     
於是,我也想要依皂友的配方做做看,也順便做個實驗的對照組。
 
配方數據各自如下:
 
【版本1】皂友分享版
椰子油30%、芥花油30%、蓖麻油40%,
水量為總油量的一半(約3.43倍鹼量)。
     
【版本2】調整水量版
椰子油30%、芥花油30%、蓖麻油40%,
水量為NAOH量的2.45倍。
 
  
隔天換了油再做第二波實驗。原來想將其中的芥花油~
 
分別替換成山茶花油及米糠油。
 
之所以選擇以上二種油品,是因為這二種油都是廣泛用於髮皂,
 
對頭髮及頭皮護理極佳的配方油品選擇項目;
 
又山茶花油硬度較高(INS 108),皂化價也高(0.1362);
 
相對於芥花油成皂極軟(INS 56),相對皂化價更是頗低(0.124)。
 
姑且算得上是一組油質特性反差極高的對比組合。
 
而相對於芥花油之於山茶花油的反差對比,
 
芥花油與米糠油的INS值與皂化價,比較起來就相當接近,
 
也可作為油質特性相近組合的實驗組。
 
  
但是很快的就在知識團中看到了同配方替換米糠油的「皂片」,
 
有照片又有真相,也是透亮的嘞~~這組就省做啦!!
 
  
所以只做了山茶花油替換芥花油的這個版本。
 
【版本3】山茶花油版
椰子油30%、山茶花油30%、蓖麻油40%,
水量為NAOH量的3.43倍。
  
 
   
↑剛入模(左為版本2-水量較少,右為版本1-皂友分享的配方)
 
製作方式都是以冷油、冷鹼常溫攪拌,且入模後不保溫。
   
    
    
    

↑入模5~6個鐘頭後,右邊的皂友版漸漸果凍了,整條皂條
 
都是燒燙燙的;左邊則不動如山,摸上去也冷冷的沒有溫度。
   
 
      
     
↑入模將近8個小時,隨著時間過去,果凍愈發明顯了。
 
  
   
↑右邊皂友版那條果凍還不夠,接著竟然火山爆發、裂一個口!
  
     
   
  
↑這條是山茶花油版本的,剛入模時皂液是乳白色的,
 
果凍來得更快,大約入模後3~4小時就猛烈果凍效應,
 
但是果凍後皂體色澤明顯轉為深色,有如蜜糖般漂亮。
 
  
 
 

↑版本1-皂友版,也就是水份高的那條芥花油皂隔天脫模。
   
 
  
附帶提一件事:這條皂果凍後不久皂體便慢慢冷卻,
 
約入模後10個小時左右就完全沒有溫度了。
 
但是實驗版本2-芥花油水份較少的那一條,
 
一直到入模之後超過1天半了、仍然還有些許微溫,
 
但皂體卻完全沒有果凍或是變透明的任何跡象。
    
 
  
   
 ↑不久之後,版本2-2.45倍水的也脫模了。皂體跟剛入模時
 
的色澤相仿-乳白色,相較之下、沒有明顯的透明感。
 
  
 
 
↑原本山茶花油版本就晚一天打,所以相對也隔一天才脫模
 
剛脫模時皂體還很軟Q,晶瑩剔透的、透明度非常高。
  
 
 
 
↑三條皂排排放、拍個大合照。很明顯的只有左邊那條不透。
 
(左:芥花2.45倍水,中:芥花3.43倍水 ,右:山茶花3.43倍水)
  
 
   
   
   
     
蓖麻油向來都是洗髮皂配方中不可或缺的油品之一,
 
它可以搓出大量的泡泡,很容易的搓揉清洗頭皮及頭髮。
 
蓖麻酸含量將近90%,柔軟及保濕力高是其優點,
 
但油脂黏度也很高,容易吸引水份也是小蓖一大特徵。
 
  
所以,高比例的蓖麻油搭配高倍數的水量入皂,
就是讓皂體透亮的秘密嗎??
  
 
 
 
【關於透亮】40%小蓖髮皂之切皂囉!
http://eponinee2001.blogspot.tw/2013/01/40_23.html


【後續追蹤】小蓖洗髮皂即將熟成!
http://eponinee2001.blogspot.tw/2013/02/blog-post_28.html
 

【洗感分享】小蓖洗髮皂開洗了!
http://eponinee2001.blogspot.tw/2013/03/40.html







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其實這有軌跡可循的,水分少的因為結構紮實會比較耐洗,水分多的等晾皂期過了應該會因為水分流失呈現凹陷狀態且不耐洗.....

Eponine Huang 提到...

您好,謝謝您到此一遊^^我認為水份添加多~只要拉長晾皂期將水份蒸發掉了之後,雖然皂表面呈現凹陷不甚美觀,但最後的成皂應該與水分少的一樣耐洗的!只是在皂知識團中有提及,皂友提供的高水量比率做出來的髮皂,晾皂完成時是表面霚狀的,但是,一旦使用時遇水弄溼了,就又變成透明了,這點倒是很特別~